- 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预计到2032年将步入重度老龄化社会,老龄化对宏观经济和政策影响日益显著。
- 劳动年龄人口减少和生育率下降将加大总需求不足压力,可能导致经济增长放缓。
- 应对老龄化的关键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包括技术进步、提高劳动参与率以及引进海外劳动力。
核心观点2
本报告分析了人口老龄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首先,全球人口趋势显示,人口红利正在消退,老龄化加速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到2024年,全球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10.2%,中国在2032年将步入重度老龄化社会,65岁以上人口占比预计在2035年达到22.8%。
当前,中国面临三大挑战:加速老龄化、少子化问题严重(2023年总和生育率降至1.0),以及未富先老对总需求和社会保障的压力。
从经济影响来看,人口老龄化将导致劳动年龄人口减少,潜在增长率下行,同时降低储蓄率,造成总需求不足,形成负产出缺口。
老龄化还将提高对服务消费的需求,直接影响照护服务和医疗保健等领域。
老龄化对通胀的影响可能表现为前低后高,短期内抑制通胀,但长期可能推动通胀上行。
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关键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主要有三条路径:利用技术进步,提升劳动参与率或延长劳动时长,以及引进海外劳动力。
与此同时,应避免产业空心化,确保关键环节和高附加值环节留在国内。
报告最后提醒,需关注人口老龄化速度、技术进步影响的低估以及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等风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