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部关税扰动可能加大中国出口压力,国内政策需及时对冲,关注美国关税博弈的进展。
- 二季度可能加快投资和消费政策落地,通过特别国债和专项债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和消费品更新。
- 三季度将重点投资与消费并重,四季度可能加大消费和债务化解政策,以应对经济压力。
核心观点2本报告分析了在关税扰动背景下,中国政策可能的应对策略。
首先,关税博弈的性质将影响国内政策反应:若博弈“一步到位”,内需政策应迅速对冲;若为“反复拉扯”,则观察期可能延长。
整体上,若关税影响不超预期,二季度政策将聚焦于存量落地和提速增效,可能加快地方债发行。
其次,货币政策在二季度也将迎来窗口期,尤其是在美国经济回落和市场对美联储降息预期下,中国需为财政发债提供流动性支持。
在政策落地方面,投资乘数效应被看好,预计二季度将加快投资推进,特别是在传统施工旺季,支持“两重”建设的超长期特别国债和专项债可能加速发行。
同时,消费政策也将得到强化,可能包括支持以旧换新和促进服务消费。
最后,增量政策方面,三季度将注重投资与消费并重,四季度可能偏重于消费与债务化解。
整体来看,政策将灵活应对外需压力,确保经济平稳增长。
投资建议本报告的投资建议及理由为: - 关注国内政策对冲外部关税压力的措施,尤其是二季度的投资和消费政策。
- 预计二季度可能加快超长期特别国债和专项债的发行,以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和消费。
- 投资乘数效应在需求端更高,建议关注“两重”建设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实施。
- 三季度将重点关注投资和消费并重的政策安排,可能加码超长期特别国债的使用。
- 四季度若仍有压力,消费政策可能进一步扩展到电子产品和服务消费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