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标的:泛亚微透(688386) 推荐理由:公司是中国ePTFE材料领先企业,已实现TRT膜国产化替代,产品涵盖汽车、新能源等多个领域,营收和利润持续上涨,受益于高性能复合材料的国产替代趋势,未来有望进一步拓展至医疗和消费电子等新领域。
核心观点1- 泛亚微透是中国ePTFE材料领先企业,已实现TRT膜的国产化替代,业务覆盖汽车、新能源、消费电子等多个领域。
- 公司2022-2024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呈现增长,主要得益于产品多元化、核心技术研发和客户结构优化。
- 未来公司将继续依托ePTFE和气凝胶技术,拓展高附加值市场,并积极推进智能制造与自动化改造。
核心观点2
泛亚微透(688386)是一家中国ePTFE材料的领先企业,成立于1995年11月,并于2021年7月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
公司已实现TRT膜的国产化替代,主要从事ePTFE微透产品、CMD及气体管理产品、SiO₂气凝胶产品和高性能线束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服务于汽车、新能源、消费电子、航空航天等市场。
根据2024年营业收入的预测,ePTFE微透产品占比31.57%,为公司的第一增长曲线;CMD及气体管理产品构成第二增长曲线,已被多家新能源电池厂和车灯厂采用;气凝胶产品则用于飞机等关键场景,逐步形成第三增长曲线。
公司在航空航天线缆领域填补了国内空白,能够替代进口产品。
公司总部位于江苏常州,掌握ePTFE膜的全产业链技术,并拥有多项国内外专利。
主要客户包括上汽通用、上汽大众、长城汽车、星宇车灯和燎旺车灯等。
公司营收和利润持续增长,2022-2024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64亿元、4.11亿元、5.15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5.11%、12.64%和25.39%;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31亿元、0.87亿元、0.99亿元,同比增长率为-52.79%、176.08%和14.58%。
公司2024年的营业收入和利润增长主要得益于产品多元化、核心技术研发、客户结构优化及智能制造与降本增效措施。
随着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和消费电子等高端制造产业的发展,对微结构功能材料的需求持续增长。
公司依托ePTFE和气凝胶两大核心技术平台,深入布局高毛利、高壁垒的应用场景。
CMD及气体管理产品已打破外资垄断,广泛应用于车灯和电池厂,成为公司第二增长曲线。
SiO₂气凝胶复合材料解决了传统气凝胶的易碎和掉粉问题,已在飞机飞行试验中应用,并通过收购大音希声拓展至舰船领域。
公司掌握ePTFE膜的全产业链制造工艺,具备技术和成本双重优势,未来将进一步拓展至医疗和消费电子等新领域。
公司提出“产品多元、市场利基”战略,推进智能制造与自动化改造,提升产能与一致性,夯实长期成长基础,并积极布局高性能材料的多元应用场景。
风险提示包括原材料及产品价格波动、宏观经济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