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AI算力产业在WAIC2025展现出从技术追赶到生态引领的转型,强调务实解决行业问题而非单纯追求参数性能。
- 全链路国产化加速,厂商积极构建自主生态链,涵盖从底层芯片到上层软件的完整解决方案。
- 多元化发展态势明显,涵盖云端和边缘计算,推动不同场景需求的能力矩阵,目标是实现算力的实际价值。
核心要点2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中国AI算力产业展示了从技术追赶到生态引领的转型,标志着其进入深水区。
代表企业如华为、中科曙光等,展现了全球竞争力的底层技术突破和完整的价值闭环,强调算力与行业解决方案的结合,体现出产业的成熟与自信。
大会的核心趋势是“全链路国产化”的加速推进,中国算力厂商正在构建自主生态链,从底层芯片到上层软件,力求实现真正的自主可控。
上海交大智算院等学术机构也在攻克软件与硬件的结合问题,为国产硬件注入软件支持。
中国AI算力呈现多元化发展,涵盖云端和边缘计算,强调能效和低功耗。
不同企业在技术路线上的差异化竞争,预示着中国AI算力正在构建适应多场景需求的能力矩阵,目标是实现“每瓦特算力都产生真实价值”。
同时,报告也提示了潜在风险,包括AI需求不及预期、地缘政治干扰供应链及数据中心建设放缓等。
投资标的及推荐理由投资标的包括华为、中科曙光、摩尔线程、中国电信、中昊芯英、后摩智能以及索泰ZBOX等公司。
推荐理由如下: 1. **华为**:凭借昇腾系列产品,适配超过80个大模型,深入多个行业(如运营商、金融、医疗),展现出强大的算力整合能力。
2. **中科曙光**:通过“五智”体系,展示从芯片到软件的完整解决方案,展现了强大的系统交付能力和自主研发能力。
3. **摩尔线程**:专注于视频超分等细分场景,致力于解决算力应用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体现了务实的市场导向。
4. **中昊芯英**:其TPU芯片在能效比上具有优势,能够有效降低智算中心的运营成本,符合市场对高效能算力的需求。
5. **后摩智能**:发布的端边大模型存算一体AI芯片M50,针对本地化和低功耗AI推理市场,具备良好的市场前景。
6. **索泰ZBOX**:在边缘端提供系列解决方案,满足日益增长的智能应用需求,展现出市场适应能力。
整体来看,这些公司在技术创新、自主可控和行业应用等方面均展现出强大的实力和潜力,符合当前中国AI算力产业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