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美在瑞士进行经贸高层会谈,宣布将于2025年生效的关税调整措施,显示出美国希望达成阶段性协议的意图。
- 美国经济滞胀风险加大,通胀预期上升,导致对中国出口大幅下降,商界对对等关税的不满加剧。
- 未来中美关税谈判可能出现乐观、基准和悲观三种情景,关税率可能在30%-74%之间波动,中国需灵活应对并扩大内需。
核心观点2本次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后,双方宣布将于2025年生效的关税调整措施,反映出美国在经济滞胀风险加大的背景下,愿意达成阶段性协议。
美国经济增速预测下调,通胀预期上升,导致对中国出口大幅下降。
美国商界对对等关税的不满以及中国的非关税反制措施(如稀土出口管制)也对谈判产生影响。
未来中美关税谈判可能出现三种情景:乐观情景下,美国可能取消部分关税,但仍保留10%-30%的加征关税;基准情景下,美国可能利用谈判拖延,最终加征54%的关税;悲观情景下,美国可能恢复暂停的24%关税,并再次加征。
中国应对策略包括真谈模式和假谈模式。
真谈模式下,中国可能需要在贸易差额、市场开放等方面作出让步;假谈模式下,中国需坚持底线思维,扩大内需,分散出口风险,加强国际合作,维护多边主义。
总体来看,中美关税谈判充满不确定性,全球贸易和资本市场也面临波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