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港股和美股上市的转债在下修方面面临一定阻碍,历史上成功下修的案例极为少见。
- 近期越来越多的转债发行人提交港股上市计划,但条款处理可能更复杂,低剩余期限的转债可能出现博弈机会。
- 投资者需关注市场环境变化及可能出现的风险,包括历史统计规律失效和宏观经济变化。
投资标的及推荐理由
债券标的:港股上市的转债(如南方航空、长城汽车、绿色动力、福莱特玻璃、重庆银行等)以及瑞士GDR发行的转债(如韦尔股份、华友钴业、乐普医疗、东方盛虹等)。
操作建议:关注近期提交港股上市计划的转债发行人,特别是低剩余期限的标的。
理由:历史上港股上市后的转债在条款处理上较为复杂,尤其是下修的可能性受到外资投资者的反对影响。
然而,结合电气转债的下修情况,仍存在下修的机会,前提是控股股东在境内外的股权比例相对较高,并且转债已被减持以便进行投票。
在当前转债平价明显抬升的市场环境下,这些潜在的“或有变局”值得关注。
同时需注意历史统计规律失效、宏观经济变化超预期及超预期信用事件等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