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全球股市表现分化,美国《美丽大法案》的推出可能导致美联储延迟降息,短期内美债利率上升。
2. 中国市场面临“反内卷”政策影响,预计将支撑钢铁、光伏等行业,短期PPI承压但制造业有改善前景。
3. 资金流动性充裕,国债收益率普遍下行,人民币汇率波动在7.20左右,整体市场需关注外部环境变化。
核心观点2本周投资报告主要围绕全球资产配置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首先,从宏观经济层面来看,美国总统签署的《美丽大法案》旨在减税、增加国防开支,但同时削减社会福利和新能源补贴。
近期美国经济数据表现强劲,尤其是制造业和非农就业,但潜在的通胀风险和就业市场降温仍需关注。
美联储面临延迟降息的可能性,债务上限提高可能导致美债利率上升。
在中国,政策导向与市场化驱动的“反内卷”趋势将同步进行,预计将影响光伏、炼化、钢铁等行业的生产预期,并对上游原材料价格产生影响。
短期内,生产者物价指数(PPI)承压,但制造业有望持续改善。
其次,从市场表现来看,全球股市涨跌不一,A股和美股表现较好。
美元指数小幅下跌,提振了大宗商品价格。
工业品期货方面,南华工业品价格指数上涨,部分商品如炼焦煤和螺纹钢小幅上涨。
在利率和汇率方面,国内利率债收益率回落,短期资金利率创年内新低,市场流动性较为充裕。
美国债券收益率因财政赤字上升而上行,短期内可能维持震荡格局。
最后,风险提示方面,报告指出周度基金仓位可能存在偏差,关税政策及国内价格走弱的影响不确定性较大。
总体来看,当前经济周期及政策导向将对资产价格产生重要影响,建议关注中游行业的原料成本变化与下游议价能力提升。
投资建议本报告的投资建议及理由为: - 关注中游行业如钢铁、光伏、炼化和化纤,预计原料成本下降将提升下游议价能力。
- 短期内大宗商品面临较大压力,建议谨慎投资。
- 在经济周期背景下,看好科技赋能与内需改善的潜力。
- 预计国内短期PPI承压,但制造业有持续改善的可能。
- 关注债市的震荡,特别是下半年内外部约束的缓解。
- 考虑到美债收益率上升,短期内美债仍可能维持震荡格局。
- 人民币汇率在弱势美元背景下波动,贬值风险大幅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