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第六届)国际AI+IoT生态发展大会聚焦AI与物联网的深度融合,推动边缘计算和智能制造等领域的规模化落地。
- RISC-V凭借开源架构与AI适配性,成为技术创新的核心议题,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1190亿人民币。
- 生态联盟通过整合技术、软件和服务,推动RISC-V在AIoT终端的渗透率提升至30%,并验证其商业潜力。
核心要点2
2025(第六届)国际AI+IoT生态发展大会于7月24日在深圳举行,主题为“智联万物,赋能未来”,重点讨论边缘计算、设备互联兼容等技术,推动AI与物联网的深度融合。
大会展示了边缘计算、卫星物联和端侧AI等领域的产业化进展,预计将加速AIoT技术在智能制造和智慧城市等场景的落地。
大会亮点包括多模态交互技术、生物仿真技术和低功耗蓝牙芯片等。
艾迈斯欧司朗展示的生物仿真触觉反馈智能终端应用于医疗康复;恩智浦推出的家庭自动化系统实现设备联动控制,优化家庭能源使用;泰凌微电子的蓝牙芯片在可穿戴设备中实现实时监测。
RISC-V作为技术创新核心议题,RDI联盟构建了技术、软件和服务三位一体的产业矩阵,目标是在三年内将RISC-V在AIoT终端的渗透率提升至30%。
预计到2025年,RISC-V市场规模将达1190亿人民币,2030年将增至6530亿人民币。
RISC-V的开源架构与AI的协同效应推动其在智能穿戴、工业传感器等领域的快速应用。
大会还指出RISC-V的AI落地路径,包括芯片端的异构融合架构、软件端的AI模型轻量化工具和场景端的示范应用。
尽管前景广阔,但也面临市场竞争加剧、技术验证不及预期以及地缘政治和监管风险等挑战。
投资标的及推荐理由投资标的包括: 1. 英特尔边缘AI控制器 2. 艾迈斯欧司朗的生物仿真触觉反馈智能终端 3. 恩智浦的家庭自动化系统 4. 泰凌微电子的低功耗蓝牙芯片 5. 兆易创新的GD32H7系列MCU 6. 极海半导体的APM32E4系列芯片 7. 上海贝岭的BLDC电机驱动芯片 8. 美时龙技术的车联网融合定位方案 9. RISC-V相关企业和技术 推荐理由: 1. 这些标的均聚焦于边缘计算、AI与物联网的深度融合,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2. 投资标的涉及的技术(如低功耗、高性能芯片、多模态交互等)符合未来智能制造和智慧城市的发展需求。
3. RISC-V生态的构建及其与AI的协同效应,将推动相关技术在各个场景的快速渗透,市场规模预计大幅增长。
4. 重点企业的产品和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已展现出良好的效果,具备商业化潜力。
5. 相关技术的创新和应用能够提升家庭生活效率、降低能源消耗,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