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政部宣布自2025年8月8日起,恢复对新发行国债、地方债和金融债券的利息收入征收增值税,老券则继续免税至到期。
- 新规可能导致债市出现新老券双轨定价,投资者可能加速囤积老券以规避增值税。
- 银行和非公募资管机构的税负将增加,可能影响其投资策略和净息差。
核心观点2
2025年8月1日晚,财政部宣布自2025年8月8日起,恢复对新发行国债、地方政府债券和金融债券的利息收入征收增值税,而在此日期之前已发行的债券利息收入继续免征增值税。
此政策的推出对债市产生以下五个主要影响: 1. 当前债券税收规则:国债与地方债享受相同的免税政策,公募基金在利息和资本利得方面均免增值税和所得税;非公募资管需缴纳部分税费,银行自营投资则在利息部分免税,但需缴纳资本利得税。
金融债券的税收规则与之类似。
2. 续发机制下的新老划断:不含续发机制的地方债和部分国债按8月8日进行切割,而带有续发机制的债券可能按代码划分,具体操作可能会有所不同。
3. 恢复征税的意图及影响:财政部恢复征税可能是为了缓解财政压力,尤其是在税收收入下滑的背景下。
然而,机构可能因追求税收补偿而提高市场利率,导致财政支出上升。
4. 受影响的机构:银行的税负确定性较强,需缴纳增值税。
公募基金的免税优惠可能短期内延续,但非公募资管的税收优惠可能恢复。
银行可能会增加委外投资以利用公募基金的免税优势。
5. 债市定价变化:新老券可能出现双轨定价,老券因免税特性可能受到追捧,推动利率下行。
而新发行的债券票面利率将以相似品种收益率为基准,可能导致新老券的利率中枢相对独立。
综上所述,此次税收调整旨在增加财政收入,债市将逐步适应新老券之间的税收利差,市场需关注相关政策的进一步变化。
风险提示包括国内财政和货币政策的超预期变化,以及美国关税等政策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