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LP-1RAs药物销售迅猛增长,减重市场需求强劲,司美格鲁肽成为新“药王”。
- 减重药物开发趋势从单纯降幅转向高质量减重,超长效、口服制剂和多靶点联用成为主要方向。
- 跨国公司积极布局减重领域,国内企业在新靶点和超长效制剂方面具备优势,存在较大并购机会。
- 投资建议关注甘李药业、博瑞医药等在减重领域有布局的公司,同时需警惕创新药开发风险及市场竞争加剧的潜在影响。
核心要点2医药行业减重市场正在快速发展,GLP-1RAs(GLP-1受体激动剂)成为新兴“药王”,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销售额达159.6亿美元,同比增长47.9%。
司美格鲁肽的销售额达到83.8亿美元,超越帕博利珠单抗,替尔泊肽的销售额也达到61.5亿美元,增速更快。
减重药物的开发趋势从单纯的降重幅度转向高质量减重,主要方向包括超长效制剂、口服制剂和多靶点分子或联用。
1. 超长效制剂:ASC30皮下注射剂型半衰期最长,其他如MariTide和GZR18也表现出色。
2. 口服制剂:包括口服多肽(如即将上市的司美格鲁肽片)和小分子(如Orforglipron)。
3. 多靶点分子或联用:GLP-1R/GIPR及其他组合显示出良好的减重效果。
跨国公司(MNC)在减重领域积极布局,Eli Lilly和Novo Nordisk占据优势,其他如Roche、AstraZeneca和Regeneron也在通过自研和合作开发新靶点。
国内企业在该领域具备竞争优势,可能迎来更多的合作机会。
投资建议关注长效制剂、口服制剂和多靶点分子的公司,如甘李药业、博瑞医药、恒瑞医药、歌礼制药-B、来凯医药-B和联邦制药等。
风险提示包括创新药开发的不确定性、临床试验可能延迟或失败,以及未来同靶点药物竞争加剧可能影响商业化价值。
投资标的及推荐理由投资标的包括:甘李药业、博瑞医药、恒瑞医药、歌礼制药-B、来凯医药-B、联邦制药等。
推荐理由:全球减重领域正快速发展,多个重要方向如长效制剂、口服制剂、多靶点分子或多靶点联用正在涌现。
具体来看,长效制剂中ASC30皮下注射剂型半衰期长,GZR18数据出色;口服制剂中ASC30早期减重效果优异;多靶点分子和其他新靶点方面,双靶点分子BGM0504和HRS9531表现出BIC潜力,三靶点分子UBT251早期减重数据优异,LAE-102和ASC47靶向减脂不减肌相关新靶点,后续临床数据值得期待。
因此,以上公司在这些领域的布局使其成为值得关注的投资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