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央政府加快实施积极的宏观政策,强调逆周期调节与促进消费,预计将推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科技和消费领域。
- 政策聚焦基建、服务业开放及贸易合作,力求稳定经济增长和资本市场。
- 海外方面,美联储尚未停止缩表,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可能加剧通胀风险,国内外货币政策分化加剧。
核心观点2
本周宏观周报总结了国内外宏观政策的最新动态,重点关注中国政治局会议的政策部署和美国的货币政策动向。
在国内宏观政策方面,中央政府强调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政策,尤其是在经济增长、财政支持和消费刺激方面。
李强总理提出要“早出手、快出手”,并在国常会上强调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促进消费和稳定股市。
政治局会议进一步明确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能推出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科技创新和消费。
同时,消费政策将聚焦服务领域,提升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
在财政政策上,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和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将加快,以支持基建和产业发展。
对于外贸,政府将采取多项措施帮助受关税影响的企业,推动内外贸一体化。
在国际宏观政策方面,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警告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可能导致通胀上升,并表示尚未看到停止缩表的必要性。
美国政府启动对半导体和药品进口的国家安全调查,显示出对外部经济风险的关注。
总体来看,国内政策将继续加强执行力度,以应对经济下行压力,而国际政策则面临分化的挑战,需密切关注后续动态。
风险提示包括国内外货币政策的持续分化和政策执行力度不及预期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