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锂金属负极相较于传统石墨和硅基负极,具备更高的能量密度,成为固态电池负极的长期迭代方向。
- 当前国内外企业逐步应用锂金属负极,预计到2030年市场需求将达到7700吨,市场规模接近百亿元。
- 压延法已实现规模化生产,未来可关注液相法和气相沉积法等新工艺,建议布局各工艺领先企业。
核心要点2本投资报告聚焦于固态电池中的锂金属负极,认为其较石墨和硅碳材料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是负极长期迭代的方向。
国内外企业逐步采用锂金属负极方案,首款锂金属负极全固态电池已实现路测。
压延法已率先实现规模化,但未来需关注蒸发镀和液相法等工艺。
锂金属负极的优势在于其超高理论比容量和低电化学电位,但锂枝晶的形成是主要瓶颈,需通过人工SEI膜、改性集流体和固态电解质等手段进行改善。
预计到2030年,固态电池用锂金属出货量将达到7700吨,市场规模接近百亿元。
在工艺上,压延法虽然实现了规模化,但在超薄锂带的制备上仍有局限。
液相法和气相沉积法是未来的潜在发展方向。
市场格局方面,锂企、负极厂和箔材厂均在积极布局,建议关注各工艺的领先企业。
总体建议是积极布局锂金属负极相关企业,关注产业化进程和技术迭代的风险。
投资标的及推荐理由投资标的及推荐理由如下: 1. **锂企**: - 赣锋锂业、天齐锂业、天铁科技等:这些企业背靠丰富的锂资源和金属锂产能布局,在原材料金属锂锭的制备上具备成本和质量优势。
2. **负极厂**: - 璞泰来、道氏技术、贝特瑞等:这些企业在硅碳负极和锂金属负极上均有布局,具备技术和市场竞争力。
3. **箔材厂**: - 中一科技、英联股份等:这些企业也在锂金属负极领域有所涉足,具备相关的技术能力。
推荐理由: - 锂金属负极相较于传统石墨和硅碳负极,能够实现更高的能量密度,是固态电池负极侧长期迭代的方向。
- 国内外企业逐步应用锂金属负极方案,市场前景广阔,预计到2030年固态电池用锂金属出货量有望达到7700吨,市场规模接近百亿元。
- 压延法已实现规模化落地,长期关注液相法和气相沉积法的潜在发展方向,相关企业在这些工艺上具备竞争优势。
-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成熟,锂金属负极有望在未来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投资相关企业具备良好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