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7月制造业PMI降至49.3%,连续四个月处于收缩区间,受淡季和极端天气影响明显。
- 新订单指数下滑至49.4%,生产指数虽保持在扩张区间,但增长乏力,企业预期有所改善。
- 服务业和建筑业景气度偏弱,建筑业受极端天气和地产降温影响显著,未来政策支持有望提振需求。
核心观点2
2025年7月的PMI数据表明,整体经济景气度有所下降,但价格指数却出现上升。
制造业PMI降至49.3%,连续四个月处于收缩区间,主要受到制造业淡季和极端天气的影响。
新订单指数降至49.4%,生产指数虽然略有下降,但仍保持在扩张区间。
企业对未来生产经营的预期有所改善,预期指数上升至52.6%。
从外需来看,中美关税协议的延续将减轻对出口的负面影响,但由于前期的抢出口行为,需求可能会有所透支。
内需方面,政策的连续性和灵活性将进一步支持经济,尤其是针对新动能产业的政策将继续发挥作用。
行业分化明显,基础原材料制造业PMI有所回升,而消费品制造业则因促销效应减弱而下降。
大型企业PMI表现相对稳定,中型企业小幅回升,小型企业则面临更大经营压力。
政策层面,针对小微企业的支持措施有望加码,以缓解其融资难题。
在价格方面,受“反内卷”政策影响,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上升,出厂价格指数虽有所回升但仍处于收缩区间。
库存水平回落,显示部分行业开始减产。
非制造业方面,服务业景气度略有下降,建筑业因极端天气和地产市场降温而受到影响。
未来随着雨季结束,建筑活动增速有望回升。
总体来看,尽管面临外需和内需的压力,政策支持和行业结构调整将为经济提供一定支撑,但短期内制造业PMI可能保持平稳,需关注政策落实和海外经济波动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