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卷式”竞争是指企业为争夺有限资源而进行的低水平、低效率的同质化竞争,导致产业整体效益低下,影响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
- 当前主要受影响行业包括装备制造业、消费品制造业和原材料制造业,尤其在新能源汽车和建筑材料领域表现突出。
- 造成“内卷式”竞争的原因包括经济周期的供需错配、地方政府干预扭曲市场机制以及技术快速迭代带来的结构性过剩。
- 整治措施应包括短期内扩大内需、优化地方政绩考核、以及针对不同行业制定分类施策以支持企业创新。
核心观点2近年来,中国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进展,但也面临“内卷式”竞争等新问题。
中共中央对此现象高度关注,并在2024年和2025年多次强调要整治“内卷式”竞争。
“内卷式”竞争是指企业为争夺有限资源而进行的无效或过度竞争,表现为同质化竞争和低效率竞争,导致产业整体效益低下。
主要特征包括重复建设、低价倾销、过度营销等,影响产品质量、创新能力和资源配置,威胁行业健康发展。
当前,内卷式竞争主要集中在三个行业:一是与新兴产业相关的装备制造业(如汽车、电气机械、计算机电子制造业),二是贴近居民需求的消费品制造业(如食品制造业),三是与地产链相关的原材料制造业(如水泥、玻璃)。
这些行业普遍面临产能过剩、销售难度增加和利润下滑等问题。
内卷式竞争的成因包括经济周期、制度政策和技术发展等方面。
短期内,国内需求不足、国际市场不确定性及新兴产业供需错配加剧了竞争;长期来看,经济结构转变导致供需矛盾。
地方政府的干预行为也扭曲了市场机制,影响了产业出清。
为整治内卷式竞争,建议短期内加强逆周期调节政策,扩大内需;长期则需优化收入分配,深化市场化改革。
同时,改革地方政绩考核体系,分类施策引导供给侧,增强企业创新支持,以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风险因素包括经济形势变化、政策执行力度和物价波动等。